廣州白云街黨員干部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參觀學習并重溫入黨誓詞。資料圖片
關鍵詞
黨的建設
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考察時指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注重培養選拔有干勁、會干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人擔任支部書記,團結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廣東大地特別是廣大基層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進入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鞏固不能動搖。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堅定不移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強黨建促脫貧攻堅??
團結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
“聽了總書記的話,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干勁更足了。”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黨總支部書記陸飛紅說,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當好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人,帶領村“兩委”干部做給全村黨員群眾看,帶動大家發展好綠色產業,建設好美麗鄉村,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讓連樟村變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新農村典范。同時,將積極培養基層黨組織后備人才,做好傳幫帶。
清遠市政府辦駐連樟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張雪凡說,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囑托,深感責任更大、擔子更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堅定加強黨建促脫貧攻堅的信念,與村黨組織一起,抓好“鄉村頭雁”“宗旨踐行”“鄉賢回留”三項工程,全力帶動群眾致富奔康。要發揮好村民小組黨支部作用,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隊”。
“總書記心系基層群眾的情懷讓村民們鼓舞和振奮。”黨的十九大代表,梅州市蕉嶺縣三圳鎮九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文堅說,回顧九嶺村的脫貧經歷,村黨組織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發展淮山、蓮子等一批特色產業,建成了路、橋、圳等一批基礎設施,啃下脫貧攻堅工作這塊“硬骨頭”。步入新時代,村黨組織將繼續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團結奮進,保持破難攻堅的韌勁,把每一件事做細、做實、做好。一方面,大力抓好村“兩委”班子學習培訓,提升理論水平和能力素質。另一方面,進一步延長蓮子、淮山等特色農產品產業鏈,不斷提升“玖齡”品牌價值,持續增加群眾收入。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陽江市陽春市春灣鎮自由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許經麗說,過去兩年,自由村在拱北海關等幫扶單位駐村團隊的支持和指導下,通過建好農村黨組織陣地、優化黨組織設置,筑牢了黨組織戰斗堡壘,培養出了一批黨員致富帶頭人,帶動農村黨員干部帶著激情、帶著感情去投身脫貧攻堅工作,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努力把黨建資源轉化為脫貧資源,真正使貧困地區群眾分享改革開放、鄉村振興帶來的成果。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農村農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幸福。
云浮市云城區云貢村黨支部書記陳六娣說,近年來,黨支部凝聚共識,共商良策,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思路,以“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引進廣東銀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對葉百部種植(示范)基地,每年可收取一定的租金,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廣大黨員爭做致富帶富幫扶先鋒,帶領和指導貧困村民參與南藥種植,通過發展南藥產業,黨組織領導村民促脫貧減貧預期成效可待,貧困戶美好生活提上日程。
化州市南盛街道蒲山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振東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關心關懷和對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的牽掛,令人鼓舞、催人奮進。蒲山村屬于省定貧困村,作為村黨總支部的“頭雁”,一定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增強脫貧攻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把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發揮黨總支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帶領蒲山村全體父老鄉親,實干勤干巧干,拔窮根、齊奔康,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
陽山縣黎埠鎮升平村黨總支部書記班賢文說,作為基層黨組織“領頭羊”,要更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主動擔當作為,堅持脫貧攻堅在哪里,黨建工作就推進到哪里,脫貧項目在哪里開展,黨員作用就在哪里發揮,讓黨的旗幟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高高飄揚。時刻瞄準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積極帶領黨員群眾致富奔康,努力以優秀成績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信任、關心與厚愛。
肇慶市高要區樂城鎮社播村黨支部書記賴桂林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于發揮基層黨支部政治引領作用。要組織好群眾,發揮黨支部政治引領作用,組織凝聚更多基層群眾投身其中,形成強大合力。要凝聚好群眾,發揮好橋梁作用,及時把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落實到基層中去。要服務好群眾,著重在加強村級公共設施建設方面下更大功夫,滿足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引領群眾走出一條勞動致富的路子,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汕頭市委辦公室副科長、駐澄海區下北村第一書記林立挺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指明了前進方向。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要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以組織力激發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以產業扶貧為重點,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勤勞致富,提高貧困村自身造血功能。
提升組織力戰斗力??
打造“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很多村民都說,正是有了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才使龍華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省委組織部駐英德市龍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龍華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羅定迎介紹,兩年多來,龍華村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通過規范完善支部班子運行機制、分類激發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培養黨組織后備人選等做法,有效提升了黨組織的組織力。接下來,村黨組織將組織全村黨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干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進一步夯實黨在龍華村的執政基礎,確保帶出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確保全村貧困戶如期脫貧。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韶關市新豐縣沙田鎮下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靜雯說,實踐證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下埔村是典型的粵北貧困山區村,為破解困境,村里由黨支部引領、村支書帶頭、村“兩委”干部密切配合、黨員代表群眾自發投工投勞,一磚一瓦、一樹一木、一樁一籬親手搭建美麗家園。為實現全面脫貧,村黨支部大膽創新,先行先試,鼓勵創辦種養示范基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黨員致富帶頭人主動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潮州市潮安區登塘鎮白水村黨支部書記柯德春表示,白水村“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進展順利,正是得益于黨支部的堅強領導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發揮,涉及拆清的43名黨員均帶頭拆除,帶動了鄉賢和村民主動捐資,自覺參與配合整治行動,形成了黨群協力合作共同建設生態整潔村莊的濃厚氛圍。作為村黨支部帶頭人,要繼續帶領大家進一步強化支部建設,筑牢脫貧攻堅政權基石,凝聚工作合力,抓好村級集體經濟培育,讓黨的旗幟在脫貧攻堅陣地上高高飄揚。
陸豐市金廂鎮下埔村第一書記林祖參表示,要不折不扣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脫貧攻堅戰中,凸顯黨建的引領作用,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傳承好紅色基因,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找準著力點,固實支撐點,站穩落腳點,擦亮黨建底色,筑牢執政根基,帶領下埔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造福老區人民。
平遠縣上舉鎮八社村第一書記羅心欲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自覺地把脫貧攻堅這個重要政治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中,大力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精準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培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工作,推動村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切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東莞市麻涌鎮新基村第一書記羅文溪表示,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更增強了自己扎根農村干事創業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光榮感。接下來將與新基村黨工委“一班人”一道,堅持“黨管一切”的原則,堅持黨建與社會治理相結合,堅持黨建與掃黑除惡相結合,堅持黨建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創新黨員的教育服務管理,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建強筑牢村黨工委的戰斗堡壘。
省交通集團駐揭西縣金和鎮山湖村第一書記鐘漢宏說,在脫貧攻堅戰中,以黨建為引領,省交通集團直屬6個優秀黨組織與山湖村黨組織結對共建,通過完善黨建基礎信息、黨建工作制度、黨員活動陣地,提升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將黨組織打造成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實現黨建帶扶貧。要繼續通過產業扶貧、勞動力轉移、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推動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不斷提升農民生活水平。
??再出發 創新局
推動基層黨組織
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脫貧攻堅的一件件好事實事,鄉村振興的一項項部署要求,都要通過基層黨組織才能更好地落地見效,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地獲得實惠。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我省進一步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指明了方向。
建強基層黨組織 選好“頭雁”
黨員干部當頭雁,人民群眾奔小康。清遠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姚楚旋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清遠將以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為指引,以落實省、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確保所有貧困村黨組織都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要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作用,敢于擔當作為,突出問題導向,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市縣鎮三級黨校的作用,分層分類分專題強化對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和黨員致富帶頭人的培訓,著力提升貧困村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和黨員的致富帶動力。
英德市委書記吳耿淡表示,針對還有3491戶13119人沒有脫貧的現狀,英德將緊緊抓好“頭雁工程”,打造一支黨性強、靠得住的帶頭人隊伍,帶領黨員群眾落實好精準扶貧的各項惠民政策;通過“青苗計劃”培育結構合理的村“兩委”后備干部梯隊;推動農村黨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到各類自治組織中交叉任職,鞏固黨組織在各類基層組織和工作中的領導核心地位,讓黨組織在脫貧攻堅戰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更加突出、更加顯著。
英德市連江口鎮黨委書記丘文彪說,要加強黨委班子自身建設,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接下來,連江口鎮將以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為抓手,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大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儲備人選的培養力度,依托鄉鎮黨校優化黨員分類培訓機制,激發他們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堅決把總書記的要求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到最基層。
惠來縣委書記蔡淡群說,兩年多來惠來縣9801戶貧困戶33937人貧困人口中預脫貧7795戶24200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地見效。惠來縣將緊緊抓住黨組織建設、書記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牛鼻子”,繼續在激發基層發展內生動力、提高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和引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康能力“三力”上下深功夫,建強基層黨組織,選好農村帶頭人,提高農村黨員素質,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東莞市虎門鎮委書記葉孔新指出,接下來要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這一領導核心,落實黨領導一切的制度機制,完善黨委對“三重一大”事項的領導決策機制,理順社區黨工委與居委會、經聯社等其他村級組織的職責關系,繼續推行“一肩挑”和交叉任職。要強化社區書記隊伍這一中堅力量,實施“頭雁工程”,建立社區黨工委書記年度考核制度,配備60名黨工委書記后備干部,強化基層工作的主心骨。
河源市連平縣大湖鎮鎮委書記鄧彬斌指出,大湖鎮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突出政治功能,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和黨員先鋒工程,加快建立鎮級人才庫,加強組織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高標準規劃建設以古驛道、紅色革命遺址、客家古建筑和燈塔盆地為重點的生態旅游示范區,帶動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升級。
充分壓實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
省委出臺了《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加強全省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梅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杜敏琪表示,梅州全域屬原中央蘇區,作為全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主戰場,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實施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健全黨委全面統一領導的農村工作領導機制,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選優配強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充分發揮蘇區、山區特色和優勢,做足“黨建+紅色+綠色”文章,全面推進12個“紅色村”示范點建設,以點帶面打造強基固本紅色黨建品牌。
湛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曹永中表示,要迎難而上,勇于擔當,進一步強化組織建設,貫徹落實好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力“抓落實、補短板”行動,為決勝脫貧攻堅夯實基層基礎;進一步發揮組織優勢,持續推進“十百千”干部回鄉促脫貧攻堅行動,充分發揮好貧困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貧困村黨組織書記的“頭雁”作用、貧困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基層基礎投入對貧困村的保障作用以及組織部門的帶頭擔當作用等“五個作用”。
南雄市委書記王碧安表示,要推動黨組織向基層延伸、向面上覆蓋,在村民小組(自然村)、農業合作社、產業鏈等領域設立黨組織,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由黨組織引領黨員帶頭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讓有能力的基層黨員包戶指導貧困戶發展特色養殖種植業、電商產業等,實現脫貧攻堅由農村基層黨組織牽頭、黨組織推動、黨員牽引,確保按照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奔小康路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茂名市茂南區委書記李相說,茂南將全面壓實各級書記抓基層黨建責任,聚焦“3+2+1”,即城市基層黨建“紅色細胞”、精準扶貧“紅色引擎”、“紅色村”黨建示范,“頭雁”工程、先鋒工程,以及黨員聯系戶活動為抓手,每年創建一批黨建示范點,整頓一批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強化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保障,實現基層黨建工作與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三大攻堅戰”、掃黑除惡、創文創衛等中心工作有機結合、齊頭并進。
中山市坦洲鎮黨委書記鄺偉東說,近年來,坦洲鎮深入推進基層黨建,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及黨務工作者參加黨性修養輪訓,從強化班子、提升服務、解決問題、改善民生“四個著力點”抓好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下一步,要不斷加強黨建引領,選好配強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進一步增加全鎮村(社區)集體收入,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陽山縣大崀鎮黨委書記謝峻嶺說,要進一步優化農村黨組織設置、完善組織體系,著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基層黨組織,為帶領群眾脫貧奔康打牢堅實基礎。要發揮好農村黨組織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積極組織廣大鄉村能工巧匠,充分挖掘本土元素,全方位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南方報業全媒體記者 辛均慶 通訊員 粵組
主辦:廣東省法學會協辦:南方新聞網
備案號:粵ICP備14021469號-1